1. 基本原理
穿孔吸音板通過“穿孔+背后空氣腔”形成共振結構,吸收聲音的原理類似于亥姆霍茲共振器。
孔徑越小,共振頻率越高,適合吸收中高頻。
孔徑越大,共振頻率越低,適合吸收低中頻。
2. 頻率計算關系
共振頻率計算公式:
f = (c / 2π) × √(S / (V × Leff))
其中:
f = 共振頻率
c = 聲速
S = 單孔截面積(與孔徑平方成正比)
V = 空氣腔體容積
Leff = 有效孔道長度
3. 孔徑與頻率對應關系
1-2mm 小孔徑:吸收高頻(2000Hz以上)
4-6mm 中等孔徑:吸收中頻(500-1500Hz)
8-12mm 大孔徑:吸收低中頻(250-1000Hz)
4. 孔隙率的重要性
建議孔隙率為 10%-20%,以平衡吸聲效果與板材強度。
5. 工程應用建議
使用場景 | 推薦孔徑大小 | 背后結構建議 |
---|---|---|
會議室 / 辦公室 | 3-6mm | 背后填充吸音棉 + 50mm 空腔 |
劇院 / 音樂廳 | 6-10mm | 80-150mm 空腔 + 多層吸音結構 |
工業(yè)隔音間 | 8-12mm | 大空腔 + 高密度吸音材料 |
6. 總結
小孔徑適用于中高頻吸收,提升語言清晰度。
大孔徑適用于低中頻吸收,改善整體聲場。
設計時應綜合孔徑、孔隙率和空氣腔厚度,共同調(diào)整。